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现当代中国问题研究

  • 论创立中国环境公民诉讼制度

    王曦;罗文君;张鹏;杨亚辉;

    借鉴影响广泛的美国公民诉讼经验,提出并论证具有我国特色的环境公民诉讼制度。本文提出,中国的环境公民诉讼制度是一种既不同于一般的行政诉讼,又不同于信访和行政复议的新的监督行政行为的制度。它的目的是督促政府勤勉依法履行环境保护公共职能。它的特点是以法庭诉讼督促政府履行环保职能的手段,以60天诉前通知期为触发法庭诉讼的必要条件。它的创立将为我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序参与环境管理提供一个崭新的法律渠道。

    2010年01期 v.18;No.71 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K]

政治·法律·社会

  • 产融结合的经济力过度集中及其反垄断规制

    孙晋;冯艳楠;

    伴随着20世纪末金融业和工商产业跨业经营在全球范围重新兴起,产融结合及其集团化渐成主流趋势。产融结合及其集团化容易导致市场经济力过度集中、形成市场垄断势力,可能妨碍市场有效竞争并损害消费者福利。在对产融结合以及产融型企业集团经济力过度集中进行反垄断规制时,应适当区分"首次集中"和"再集中"对竞争的不同影响,坚持竞争政策优先于产业政策,规制的价值目标定位于实现维护消费者利益、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和保障金融安全的三者统一,在产融结合过程中加强反垄断审查,规制的主体应以产融一体化集团整体为主,以排除或限制竞争效果为规制的实体标准。

    2010年01期 v.18;No.71 17-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K]
  • 自我、集体与政权:“政治认同”的层次及其影响

    彭勃;

    政治认同是公民对某种政治单位、地理区域和团体的归宿感。"服从的政治"、"选择的政治"和"认同的政治"是政治合法性的三种主要模式。政治认同是一个连续的统一体,包括个人自我认同、集体认同和政权认同三个层次。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集体认同的弱化是影响政权认同水平的结构性因素。政治认同建设应当认识和尊重政治认同的科学规律,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化过程;发展选举政治和公民参与机制,提高公民的制度认同水平;运用和开发集体认同资源,构建国家与"新集体"的合作关系,以建立公民的"新集体认同",巩固和扩展政权认同的社会基础。

    2010年01期 v.18;No.71 3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 从二阶规则到规则丛——对哈特法理论的一种描述社会学延伸

    王波;

    改造哈特的法理论,并建立起与法社会学共享的描述社会学一直是不少人的愿望。努力的可能方式之一,是在哈特规则体系中植入取消规则,并把原本规整的二阶规则扩展为具有社会生态关系的规则丛。虽然改造后的规则理论已不是纯粹意义上的实证主义法理论,但它没有破坏哈特规则理论原有的内部基本关系,并能够整合法社会学的既有概念资源,实现对中国法制现实的立面解释。

    2010年01期 v.18;No.71 39-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经济·管理

  • 纽约与上海市法律服务业集群比较研究

    车春鹂;高汝熹;吴晓隽;

    国内外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集群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这些研究绝大多数聚焦在制造业领域,对服务业集群的研究尚不多见,更未见对法律服务业集群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本文运用大量详实的数据分析了纽约市法律服务业集群的现状、特征、空间布局及形成机理;并根据对上海法律业实地调研结果及统计数据、上海市发展战略及区位优势,分析了上海法律服务业的现状及发展法律服务业的有利条件,提出了推进法律服务业初始集群形成的对策建议。

    2010年01期 v.18;No.71 4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9K]
  • 授权理论的研究逻辑——心理授权的概念发展

    刘云;石金涛;

    授权理论的研究沿着两条路径进行,即关系路径和动机路径。关系路径的研究者发展了结构授权模型,动机路径的研究者发展了心理授权模型。结构授权强调决策权力的分享,其核心思想在于给予员工权力和自主权,提高他们的参与度等;心理授权强调员工的授权体验,其核心思想在于提高员工对授权的认知从而激发其内在工作动机。众多学者认为心理授权才是提升组织效能与管理效能的关键,心理授权是结构授权与组织预期结果之间的中介变量。

    2010年01期 v.18;No.71 5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学术动态

哲学与科学思维

  • 马克思赞成与反对自我所有原则的泾渭——驳柯亨对马克思自我所有原则观的误读

    袁聚录;

    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学派的创立者和首要代表柯亨认为,自我所有原则是自由至上主义的一种主张,而马克思与自由至上主义者一样坚持了自我所有原则。然而,当我们进入马克思的原初理论语境中去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后,我们发现,在自我所有原则的问题上,马克思展现给我们的却是一种似是而非的矛盾景象。这种矛盾的解决在于马克思区分了作为法权的自我所有原则与作为解放的自我所有原则。并且,在这两者之间,马克思无疑又选择了后者。

    2010年01期 v.18;No.71 6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 论《存在与时间》中此在的先验性

    孙冠臣;

    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所追问的主题是存在的意义,或者说存在对我们来说如何成为一个问题的,为此海德格尔构建了他的基础存在学,通过对此在(Dasein)的生存论结构的现象学分析,海德格尔揭示了在世界中存在的此在是存在真理向我们敞开的可能性条件,此在因此作为理解的可能性条件对存在具有优先性,成为先验的,海德格尔对此并不满意。转向之后,海德格尔在追问存在意义的道路上从对此在的生存论分析转向了对存在本身的本质发生或本现(wesen)的描述,这一转向的意图之一就是为了避免此在的主体性、先验的取向,使得存在与此在相互归属,互为条件,但本有(Ereignis)的本现就彻底摆脱了先验论吗?这仍是一个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2010年01期 v.18;No.71 66-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文化管理与传播

  • 论传媒对民族文化记忆的唤起

    吴瑛;

    民族文化记忆是确立民族身份、实现民族认同的历史资源。传媒对民族文化记忆的唤起处于一个复杂的"社会文本"中,在"记忆"某些历史的同时也选择性"遗忘"另一些历史;传媒通过纪念仪式和身体实践的方式唤起记忆,并以"拔高"、"简化"和"贴标签"的方式操纵记忆;政治经济权力是传媒建构文化记忆的影响因素,使得传媒对历史的再现出现了局部异化;而随着全球化和网络空间的崛起,多元主体对传媒记忆的解构正在展开,国家人、世界人、个体人的分化成为挑战民族文化记忆建构的一股力量。

    2010年01期 v.18;No.71 7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文学·历史·艺术

  • 日本佐藤荣作内阁对华政策再评价

    翟新;

    佐藤荣作出于维持日本政治稳定和安全及发展经济的需要,在出任首相前后曾考虑过大幅调整对华政策,但终因当时对日本外交有相当制约力的美国反对,遂使其对华政策趋于保守并复归政经分离政策的轨道,即比之所谓"亲美反华"的意识形态性,该内阁对华立场的消极化实根源于为内政外交发展所需的政策选择。

    2010年01期 v.18;No.71 8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