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中国现当代问题研究

  • 中国入世十年争端解决实证分析

    胡加祥;

    自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至今,中国一共参与争端解决29起,其中作为申诉方参与了8起,作为被诉方参与了21起。虽然这些数字与其它几个主要贸易大国相比并不显得突出,但是像知识产权案(DS362)、出版物及视听制品案(DS363)、限制出口案(DS394、DS395、DS398)、银联案(DS413)以及反倾销与反补贴调查案(DS379)等争端涉及我国一些重要的经济领域和产业政策,有些还关系到我国立法水平的提高,对中国的法治建设和经济发展都具有较为深远的影响。从争端的起因看,这其中既有我们自身的原因,也有外部原因;从解决的结果看,中国不仅检视了自己的法律、法规是否符合世贸组织的规则,同时也积累了多边贸易体制下的争端解决经验。这些经历对于正在将自己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中国而言是必不可少的。

    2011年05期 v.19;No.81 5-1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6K]

政治·法律·社会

  • 诉审商谈主义论纲——一种基于法律商谈理论的诉讼构造观

    段厚省;

    当下我国有关民事诉讼构造的研究,从路径上看大致可归入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两种思维模式下。但是这两种思维模式曾经遭遇的论证困境,前者如所谓"明希豪森"困境,后者如"休谟问题",并未得到解决。此种困境,也体现在我国有关民事诉讼构造问题的研究中。为解决或者说避开上述困境,可以考虑借鉴哈贝马斯在其交往行为理论基础上提出的法律商谈理论的论证路径,也就是以参与者的共同理性选择,作为建构正当程序的终极依据。

    2011年05期 v.19;No.81 17-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1K]
  • 共同犯罪本质新论——共同故意实施犯罪说之提倡

    周铭川;

    犯罪共同说和行为共同说都存在将共同犯罪与共犯及定罪问题混为一谈等诸多缺陷,因而无法圆满解决共同犯罪的本质问题。实际上,这三者是处于不同阶段和层次的问题,不应混为一谈。应将共同犯罪的认定定位于单纯的事实认定问题,而将共犯的认定以及定罪问题归还给犯罪构成理论去解决。据此,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实施事实认定意义上的、社会通常观念上的"犯罪",不一定是完全符合犯罪构成的犯罪。

    2011年05期 v.19;No.81 25-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3K]
  • 中国法律中的“公布”概念及其法律性缺陷

    苏俊燮;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中,"公布"与"刊登"是作为完全不同的概念来使用的。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52条所说的"公布"这个概念不是通常所说的"广泛告知大众"之意,而分明是作为"法律的确定"这个概念来使用的,是经由国家主席发起的法律行为。但是,中国社会中所说的"公布"一般通指"广泛告知大众"之意,所以"公布"的法律概念和社会通用概念之间相互混淆。这也导致在实际适用中国法律时产生问题。本论文认为,可以写入类似俄罗斯宪法中"未公开发布的法律不发生法律效力"的条款,或者单独制定《有关法律生效的法律》。此外,也建议在中国的《立法法》中加入"公开发布或刊登"的条款,规定"法律经国家主席签署公布后,在特定期间内的特定公报上刊登"。

    2011年05期 v.19;No.81 3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3K]
  • 社会管理视角下的公共领域

    胡全柱;葛蓓蓓;

    公共领域一直受到社会学和政治学的关注。不论是阿伦特极权主义语境中的公共领域,还是哈贝马斯民主语境中的公共领域,以及后续研究者对公共领域的探讨,基本上都是在"‘国家与社会'的对立",或者说"‘国家与社会'的消极互动"之逻辑预设上展开的。但实际上,"‘国家与社会'的协作"或"‘国家与社会'的积极互动"之逻辑预设同样存在可能;基于这种逻辑预设,从社会管理的视角来看,公共领域是一种社会管理机制,它同时与国家对社会的管理域、社会对国家的管理域、国家自我管理域以及社会自我管理域相联系,发挥着社会管理功能。公共领域的建构必须从外部要素和内部要素两个方向着手;外部要素包括制度与媒体,内部要素包括公众、公共知识分子以及社会空间。就当前现实来看,中国公共领域的建构需要从上述两个方向努力。

    2011年05期 v.19;No.81 4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9K]

经济·管理

  • 论双重合约与婚姻——一个经济学的研究新框架

    何晓星;

    双重合约的内外合约就是,没有参与特定相关合约(称为内部合约)的其他人,对于内部合约产生了(外部性)影响,则上述其他人一定是同内部合约参与人达成了另外的其他合约即外部合约。双重合约是一个普遍的存在,婚姻就是其中的一种。双重合约的内、外合约既具有统一联系又存在区别。内外合约可以是排他性质不同的合约,其中一定程度内公外私性质的双重合约,是包括婚姻在内的一般组织的基本特征。根据合作博弈与讨价还价理论,可以建立双重合约下的婚姻稳定模型,其中包括合约效用、会计成本、机会成本、交易成本等重要变量。分析这些变量随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可以解释人类婚姻规模、形式和稳定性的历史演变。

    2011年05期 v.19;No.81 49-59+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1K]
  • 能源卫星核算体系研究

    吴开尧;朱启贵;

    基于能源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复杂特性,本文提出能源卫星核算框架。在标准的SNA的范围、概念和分类体系之上,探讨能源卫星核算替代的范围、补充的概念和调整的分类。在后者的基础上,探讨能源卫星核算的核算内容,包括能源领域生产与收入核算、国民支出核算和能源特征生产者完整账户。除了作为组织能源领域特定数据的核算框架,能源卫星核算还具有内在的分析功能,能为公共政策和学术研究提供更加有效的数据和分析。

    2011年05期 v.19;No.81 60-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4K]

文化管理与传媒

  • 文化体制变革与文化产业增长

    凌金铸;王俞波;

    文化体制变革与文化产业增长反映的是在特定的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文化制度变迁与文化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传统文化体制之所以阻隔了文化产业的成长,是因为过度依赖行政权力对文化发展的作用,从而遏制了文化市场的产生。三十多年来的文化制度变迁是沿着有限放松管制和体制内优先的路径展开的,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当下文化产业增长遇到了许多制约因素,主要制约因素还是来自制度方面;在技术创新增长路径和制度变革增长路径的选择上,最终必须依靠制度创新才能驱动文化产业的持续增长。

    2011年05期 v.19;No.81 68-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4K]

科学文化

文学·历史·艺术

  • 古代礼俗文体的特性及其相关问题初探

    郗文倩;

    中国古代文体与礼俗关系密切,主要表现集体文化意识而非个体的艺术想象和创造,遂构成独具特色的文体系统。礼俗文体凭借语言的释义功能以及独特的形象声韵、篇章节奏等附加特性,发挥着解释礼义和装饰仪程等作用。礼俗文体是历史"活体","得体"、"合礼"是其文体共性要求,但在文体的动态流变中,也有一些作品溢出规范,遂引发"正体"与"讹(乖)体"的争议。礼俗文体研究当从单纯的考据、简单的文本认知引申到对相关文化机制、历史沿革等更复杂、更多元的解释上来。

    2011年05期 v.19;No.81 8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3K]
  • 周作人“人与文学”观念的特殊接受——以20世纪80年代两部文学史的叙述为例

    罗长青;

    从《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和《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对周作人文学观的介绍看,人们对周作人文学观的接受是有选择性的:1."人的文学"概念主要是强调人的权利、价值和尊严,却被人们当成是悲天悯人式的同情;2."平民文学"并不是专门做给平民看的,批评家却要梳理它与"工农兵文学"的一致;3."言志"与"载道"都是为了强调独创与个性,人们却认为二者存在根本对立,并狭隘地把"言志"当成是"抒情"。

    2011年05期 v.19;No.81 90-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3K]

本刊讯

  •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魏氏伤科”被列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正>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魏氏伤科"最近被列为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的第三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魏氏伤科"是我国著名的中医骨伤科流派,由中医骨伤科名家魏指薪教授所创立,时至今日,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经过魏指薪、李国衡、施家忠、李飞跃、施荣庭、胡大佑等几代魏氏伤科人的不断努力,逐渐形成了一套完善而独特的中医骨伤科学术体系,其中尤以手法、导引、外用药物等骨伤

    2011年05期 v.19;No.81 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 徐庆华作品

    <正>~~

    2011年05期 v.19;No.81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1K]
  • 本刊启事

    <正>为适应出版数字化、信息化需要,扩大学术交流渠道,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网和"中国期刊网"。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报酬一次性付给。如作者不同意将文章编入该

    2011年05期 v.19;No.81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 稿约

    <正>《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上海交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每逢双月出版,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一、主要栏目现当代中国问题研究,政治·法律·社会,科学文化,文化管理与传播,经济·管理,高等教育,哲学与科学思维,文学·历史·艺术。二、来稿要求与注意事项1.正文论点明确、新颖、逻辑严密,数据准确,文字精练。

    2011年05期 v.19;No.81 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