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学术演讲录

  • 世界政治中的文明:超越东方和西方

    彼得·乔希姆·卡赞斯坦;蒋佶颖;

    文明之间是否存在冲突?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国际关系理论建构主义流派主要代表人物、美国人文与科学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院士、康奈尔大学小卡朋特国际关系学院彼得·卡赞斯坦(Peter J.Katzenstein)教授给了您不同的解答。2013年9月13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名家讲堂:中国化与世界政治中的文明"上所作的演讲中,卡赞斯坦教授从跨学科的视野审视在社会科学领域普遍存在的西方与东方之间的分野与对立,强调这种思维方式存在的问题与局限,提出所有文明都具有多元性、文明之间并没有冲突的观点。针对中国崛起对世界文明格局带来的冲击与转型,卡赞斯坦教授也给出了与众不同的解答,启人深思。

    2013年06期 v.21;No.94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历史文化研究

  • 晚期奥斯曼帝国的社会开放与政治倒退

    王三义;

    晚期奥斯曼帝国西化改革后经济有所增长,社会逐步开放,西化程度提高,同时并行的进程是:政府权力被素丹收回,由前几辈改革者开启的宪政之路中断,退到哈米德二世专制,而土耳其革命后掌权的"青年土耳其党人"实行新的独裁。单从经济和社会改革层面看,专制时代延续了"坦齐马特"的改革并有所深化。修建铁路公路加强了帝国各行省的联系,对外贸易扩大,外国投资增加,落伍的帝国与世界接近。帝国境内许多城市建起学校、孤儿院、银行、电话局、医院,社会明显进步。正因如此,民众很难像以前那样被当政者蒙骗。素丹治理帝国遇到挑战,又不让权力受到限制,为维持统治费尽心机却埋下革命隐患。"青年土耳其党"核心人物的独断,把帝国引向战争,导致帝国崩溃。

    2013年06期 v.21;No.94 10-17+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历史文化研究_文明探源

  • 玉石之路与华夏文明的资源依赖——石峁玉器新发现的历史重建意义

    叶舒宪;

    阐发中华文明起源的难点,在于寻找从龙山文化到夏商周文化的过渡契机,说明中华版图从新石器时代多中心分立格局("满天星斗"说)到有史以来的一元中心格局(华夏国家)的转换及动因。青铜时代商周国家建构和意识形态所必须的青铜器生产,及其所需铜矿资源依赖问题,已有充分讨论,而先于青铜时代的玉器时代之资源依赖,只能以考古新发现为依据,聚焦到形成华夏礼乐文化之源的早期玉礼器生产和使用。中心与边缘的早期互动体现为东玉西传(以玉石神话信仰为核心的玉文化传播)和西玉东输(玉料资源的传播),探讨先于丝绸之路而存在的玉石之路,至关重要。2012年石峁遗址古城及建筑用玉器的发现,使得黄河对华夏文明起源的作用得到新审视:黄河不是作为灌溉农业的水资源,而是作为西部玉石资源调配之漕运交通线而发挥作用的。

    2013年06期 v.21;No.94 18-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9K]
  • “玉石之路”研究回顾与展望

    唐启翠;

    20世纪后期始受关注的"玉石之路"研究,近年来发生了重要转变,其中最受王权青睐的和田美玉东进中原的时间和路线,成为华夏王权建构与文化认同互动关系研究暨中华文明探源与核心价值观重建命题中最具动力而备受关注的问题。文献梳理、地质科考、矿物检测、考古遗存、神话信仰等不同视域与方法调研的交叉与汇聚,将"玉石之路"从早期简单的比附和线路重构,推向更多元、具体而审慎的论证。长期被忽视的"玉出昆冈"(玉石之路)与"河出昆仑"(黄河水道)神话性重合现象开始被重新审视。既有研究的困境,尚需更具整合性的和世界文明比较视野,展开深入细致的多学科联袂调研与论证。实地调研和大量物证基础上,从玉石远程输送的深层心理动力,探索物质文化与意识形态建构的动态关系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

    2013年06期 v.21;No.94 27-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法制建设与法学

  • 我国检察机关排除非法证据主体地位之理论证成

    董坤;

    支撑西方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理论基础有司法廉洁说、违法行为阻却说以及宪法性权利保障说。中国的检察机关是司法机关,其和法院一样具有保证司法廉洁的责任;中国的检察机关还是法律监督机关,检警分立的模式保证其能客观中立地履行侦查监督,阻却违法取证;随着人权入宪及其在新刑诉法中的确立,中国的检察机关被赋予了"监督官"与"保民官"的双重角色,给予民众宪法性权利保障与救济。另外,基于实现非法证据的彻底排除,提高审判效率和司法公正,内化于本土诉讼程序中的检察机关作为排除主体也具有理论证成上的逻辑自洽。

    2013年06期 v.21;No.94 37-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 律师之“原罪”洗涤及合理社会定位

    郭延军;

    封建人治社会形成的民间法律代理人士"原罪"偏见,对当代律师阶层遗毒甚深。中国律师"原罪"获得洗涤的程度,客观方面主要取决于社会经济条件的成熟程度,权利保障、权力制约、宪法监督和审判独立的实现程度;主观方面则有赖于公权力组织对律师职业的合理评价和律师自身职业道德、执业能力的普遍提高。律师可视为必要的"恶",他们从消极方面推动中国法制的完善,增进社会整体利益。

    2013年06期 v.21;No.94 45-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科学文化

哲学与科学思维

  • 康德的批判哲学体系有漏洞吗——以《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和《遗著》为视角

    代利刚;安维复;

    主流观点认为,康德的批判哲学体系是完整的,但是,"漏洞说"的支持者认为,由于缺乏"空间的优先性理论"和"具有统一性的物质理论",批判哲学体系底部"存在"漏洞",因此康德的中后期思想的路向就在于致力于修补"漏洞"。然而,因"漏洞说"受到一些学者激烈的反驳而必须受到审理。本文通过对支持者和反驳者争论焦点的考察和补证,认为批判哲学存在"漏洞"并且康德对其修补有据可查,如果《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为批判哲学提供了空间的图型,那么《遗著》则以"以太"为"基底"提供了新的物质力学图景,更为重要的是,用以太演绎来修复漏洞还具有统一知性的构成性和理性的范导性的方法论意蕴。

    2013年06期 v.21;No.94 58-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K]

文化管理与传播

  • 新文化生产方式:近代中国文化产业的发生范式

    刘素华;胡惠林;

    近代中国文化产业的发生范式需在完整的文化生产方式叙事框架中加以理解。晚清的被迫对外开放使近代文化生产得以吸收西方现代性要素,从而展现出文化生产主体多元化、职业化,文化生产技术机械化,文化生产组织近代化以及文化生产机制制度化的特点。但这些与传统背离的特点并不意味着对西方近代文化生产方式的简单复制,中国文人阶层的"明道救世"传统和文化生产方式转型中的政治推动决定了近代文化产业的"中国特色"。正是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新文化生产方式成为近代中国文化产业发生范式的本质描述。

    2013年06期 v.21;No.94 68-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 美国公共文化体制的结构

    凌金铸;

    美国的公共文化体制是在理念与现实博弈的动态平衡中形成的。一方面,试图把文化艺术完全交给市场,另一方面,市场却又不能完成这项重要使命;一方面,对文化的价值理念要求政府远离文化,另一方面,文化发展的现实需求又离不开政府的作为;一方面,文化艺术需要政府的支持,另一方面,又要防范政府的介入对文化艺术自由表达的阻碍。正是在这些矛盾冲突中,市场、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的职能边界逐渐清晰起来,形成了文化艺术与市场、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之间的若干个契合点,从而完成了独特的公共文化体制的构建。

    2013年06期 v.21;No.94 77-85+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文学研究 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

  • 柳亚子毛泽东诗缘笺释——以1949年前后“柳毛唱和”为聚焦

    朱兴和;

    1949年,柳亚子呈诗毛泽东,抒发了内心的"牢骚"。毛泽东以诗赠答,试图安抚慰藉之。解读此次唱和及"牢骚"的内涵,必须追溯二人诗交的历史,尤其要细致分析1949~1951年之间柳亚子心迹的微妙变化。柳敢于直抒"牢骚",是因为在柳毛诗缘中积累了足够的资本。"牢骚"受到压抑之后,转变为"闷骚"。原因在于自我期许与现实政治之间的巨大反差。究其根源,则在于未能仰观俯察,建立真正牢固的价值根基。

    2013年06期 v.21;No.94 86-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 山·水

    李钢;

    <正>~~

    2013年06期 v.21;No.94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7K]
  • 本刊启事

    <正>为适应出版数字化、信息化需要,扩大学术交流渠道,本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作者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报酬一次性付给。作者投稿给本刊,本刊即视为同意将文章编入该数据库。

    2013年06期 v.21;No.94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1卷总目录

    <正>~~

    2013年06期 v.21;No.94 101-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0K]
  • 稿约

    <正>《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上海交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每逢双月出版,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一、主要栏目中国现当代问题关注,政治·法律·社会,科学文化,哲学与科学思维,文化管理与传播,经济·管理,高等教育,文学·历史·艺术等。二、来稿要求与注意事项1.正文论点明确、新颖、逻辑严密,数据准确,文字精练。2.论文摘要请用200~300字提炼论文的学术观点、主要贡献或者创新点。3.关键词请选用3~8个词或词组反映论文的主题概念;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用,未被词表收录

    2013年06期 v.21;No.94 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 下载本期数据